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行政学中层研究的一种途径政府工作分析及其框(3)

来源:电工技术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8 14: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流程分析。根据传统管理途径的观点,公共行政的意义在于追求效能、效率及经济的最大化[6]。而绩效的改善则离不开组织再造,特别是业务流程的再设

2.流程分析。根据传统管理途径的观点,公共行政的意义在于追求效能、效率及经济的最大化[6]。而绩效的改善则离不开组织再造,特别是业务流程的再设计。在公共管理领域,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中便提出了“重塑政府”的远大目标;我国在20世纪初也力推“行政服务中心”“行政超市”等政府“一站式”服务。“一站式”服务理念的提出与践行表明我国政府流程再造进入了新阶段。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流程分析,使各部门之间做到无缝隙对接,“将政府工作从条析缕分的分散型分工状态,导入一种全局型的整体状态中”[7]。基于流程分析的特点,行政学上提出了无缝隙政府(Seamless Government)、整体型政府等理论。可以说,流程分析是一项影响广泛的管理变革浪潮。

流程(Process)是资源从输入经过管理过程再到输出的一系列连续的、可操作的行为步骤。而实现一系列行为的连续运转,不仅需要以确定的方式执行某一操作步骤,而且需要各个步骤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和无缝隙对接。从宏观来看,公共管理流程主要包括行政决策、行政执行和行政监督三大过程的有效配合与衔接;从微观来看,公共管理流程涉及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涉及行政事务“跨部门、跨岗位”的承接与流转。一般而言,公共管理的流程常常由一些具体的规章制度和习惯安排或规定,但这些安排比较原则化和柔性化,行政时间限制比较松散,自由裁量的范围也比较广。流程分析可以对政府行为进行慢镜头式的检阅和全景式扫描,记录政府行为的具体过程,发掘每一个细节中的漏洞,推进政府管理的精细化;同时,可以将政府一系列的行为串联起来,寻找部门之间的“缝隙”,进而推进政府管理的无界限。

3.技术分析。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专门知识”成为企业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凡勃伦、加尔布雷思、贝尔等人都强调科学技术进步在社会进步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技术发展对生产要素更迭的决定性作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权力运行系统具有集成性、多通道、互动性和公开、透明、资源共享等。……推动政府管理模式从集权管理向集散管理型转变,促进政府组织扁平化,提高工作效率。[8]”近年来,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府在全球范围的发展势头强劲,我国政府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电子治理的趋势不断明显。1999年成为“政府上网年”,2002年被称为“电子政务年”。电子政务的发展“有效提高了权力运行过程的透明度,增强了社会监督的实效”[9]。2015年“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推动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与政府工作及流程的深度融合,同时,“互联网+政务”“互联网+治理”“平台政府”等模式也不断推出。

技术(Technology)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技术作为一种生产力,不断地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电子通讯及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与交叉,推动着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因而,就现代管理而言,技术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信息技术通过电子计算机科学、现代通信技术、遥感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设计信息管理系统、安装信息管理软件,从而使人类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交流、存储和加工信息。信息技术一方面体现为通信技术及平台(电子通信、网络通信),另一方面体现为信息处理技术及软件。信息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和经济社会变革的动力因素和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推进带来了社会的大变革,也带来了政府管理的革新。政府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分析,不仅要分析是否引进了先进的系统与软件,促进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府的实现,更应分析是否存在一种更加便捷、智能的监督方式和决策方式,以实现技术监督和电子治理的憧憬。

4.机制分析。在工科领域,机制分析广泛使用。当它被引入社会科学领域之后,也广为应用,成为社会科学中有力的解释策略。社会科学学者普遍认为,“机制是目标和结果之间的中介变量,是两个事物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10]

机制(Mechanism)即机理,其反映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抽象的相互关系。正是这种相互关系,保证了事物在其设定的临界范围内运转。具体而言,机制是保证事物向目标结果演变的驱动力和遏制力。正是驱动力和遏制力的并存,使事物在力场内各力的作用下不断调整,从某一子系统的调整带动另一子统的调整,从而形成自适应的系统,以应付外部环境的变化。任何管理都需要“资源”,“资源是权力得以实施的媒介,是社会再生产通过具体行为得以实现的常规要素”[11]。就公共管理而言,机制是使治理资源有效运转起来的各种力量与策略,它不仅包括促使治理资源运转的相应惩罚或奖励等的选择性激励机制,还包括对违反规则做出刚性约束的“问责”机制和促进制度创新的弹性控制机制;不仅反映各类资源配置的输入量与输出量,而且反映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效率性。基于公共管理的动力(支持力)和约束力(限制力),有效运用公共部门资源(人、财、物、信息等资源),使用一些行政策略或工具(不仅包括行政指导、行政授权、行政委托、行政强制等传统方法,而且还包括合同外包、民营化等市化工具,战略管理、绩效管理等工商管理技术,公私伙伴、公民参与等社会化手段),政府工作才能有效运作。机制分析可以通过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政府权力与责任的统一、治理资源与策略的配合,以及对事实或行为进行系统的观察和解释,进而推动并约束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

文章来源:《电工技术学报》 网址: http://www.dgjszzs.cn/qikandaodu/2021/0728/809.html

上一篇:网络版权行政保护困境与路径研究
下一篇:在高职电类课程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