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电工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来源:电工技术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3 10:5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我们应该清楚的意识到,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已迫在眉睫,充分发挥高校课堂上的政治教育,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讲求所有课程都要结合思政教育。在当今大学中,工科院校占了很大比例,如何在工科院校的工科教育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机遇。针对电工技术的课程特点,分析开展电工技术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对教学内容融入思政的切入点、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现阶段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

现阶段高等院校大学生对思想教育不够重视。在当今社会专业知识日益强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大多数大学生只是重视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方面的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被动的接收,只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或者是升学考试,考试过去后,大部分学生基本上就不再接收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无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带有局限性。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内容难度适中,为了增加时效性,每过几年更新教育知识。现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认为学起来很难,对知识不理解。这就导致高校大学生在接收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很差,多数大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无非就是期末背诵。其他时间可听可不听,被动接收思想政治教育,甚至有的学生把思想政治教育认定为一种“洗脑”的意识和灌输理论的方法,拿到该门课的学分就万事大吉。对于这种不良的认知,使得高校大学生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就要求高校在教育大学生时,正确引导大学生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政课程和其他课程中都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因素。

二、以《电工技术》课程为例谈“课程思政”

《电工技术》课程是一门工科电气学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表示法和三相交流电路的分析,理解异步电动机、常用控制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理解供电与安全用电的有关知识,掌握电工测量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该课程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利用电机控制创新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基于以上目的,该课程思政的主要设计思路如下:

(一)提升教师德育素养和自身的思政水平

要想全面的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校来说,不只是学生的班主任、辅导员、思想政治课教师、学业导师的职责,更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课程思政就是任教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掌握任教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技能,更要弄懂课程的背景和课程含有的先进的思想方法,把这一思想方法融入到所教的课程中。即教师既要做到传道,又要做到授业。专业课教师要具备这一能力,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熟悉中国的历史和政治,熟悉社会的发展潮流,提升教师自身的德育素养和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在当今知识和技能飞速发展的情况下,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提升自我价值,不断为自己充电,不被社会淘汰。教师本人的德育素养首先要提高,这是教师开展好“课程思政”工作的前提和根本,教师要积极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要从思想上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要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践行“课程思政”的理念。

(二)改变教学方法,重视专业知识与思政理论相结合。

以前讲述电工技术这门课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述专业知识,从未和思政理论相结合,学生也只是觉得学会专业知识即可,学习电工技术和学习思政理论毫不相关。有些学生觉得学习电工技术很乏味,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不能做到主动学习。这一教学方法显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大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理论教育相结合,让学生一方面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在讲授该课程时,要多引入时事政治知识和中国历史知识,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国内外大事。改变以往的单一传授专业知识的教学方法,做到专业知识和思政理论相结合,多融入。从课程的导入、理论的讲述、知识的总结等方面把思政理论知识融入到电工技术课程教授之中。

文章来源:《电工技术学报》 网址: http://www.dgjszzs.cn/qikandaodu/2020/0713/372.html

上一篇:电工新兴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下一篇:混合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探究与实践 ——以电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