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像我一样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每一位员工都行动起来,才能成就我们的事业,我不愿意做金字塔尖上的人,只想做好一块基石,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让更多的人在岗位上成长为工匠
许政超,国网蒙东检修公司输电带电作业班班长,送电线路专业高级技师。他以勤奋好学的认真态度、勇于钻研的工作劲头、甘当基石的奉献精神,为建设壮美内蒙古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勤奋好学 带电“菜鸟”变工匠
1994年,从武警部队退役的许政超被安排到锦州电力技校学习,他说:“从武警到电力产业工人,这个转变有点大,在这个充满危险与挑战的行业面前,我绝对是地道的菜鸟。”培训期间除了学习理论知识,还要进行登塔作业训练。面对几十米高的铁塔,一直苦练地面搏击的许政超傻了眼。“我恐高,真恐高,在楼顶上都不敢趴窗户往下看。”爬上几十米高的铁塔,这个转业兵一身的力气似乎悬在了半空,不知道怎么发力。但他并没有为自己找借口、留退路。别人每天爬1次,他就爬3次,别人登高20米,他就登到25米……经过每天的练习、适应,他终于能爬上四五十米的高塔从容工作。
正式投入工作后,许政超很快就成了带电作业班的骨干。提起许政超,同事们都说他“能干、认干”,但许政超并不满足于此。“能干、认干只是态度,不是水平,说白了就是别人告诉你怎么干你就怎么干,这么干活心里没底,我觉得不光要‘能干’,还得‘会干’才行。”意识到自己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欠缺,当时26岁的许政超报名参加了成人高考,并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北电力学院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
从参加工作至今,许政超写满了厚厚的20余本学习笔记,累计100余万字,记录了他从“菜鸟”到“工匠”的成长历程。
钻研革新 创新成果遍地开花
要是去翻许政超的工具背包,一准儿会发现许多“怪东西”。背包里的工具一看都是常用工具,可再仔细看,就会发现,这些常用工具上不是多了个钩子,就是加了个零件。拿起工具比划比划,就知道这个变化是做什么用的:都是为了顺手和省劲儿。
许政超半开玩笑地说:“其实都不是什么大发明,传统工具和作业方式有不合理的地方,我感到不顺手就想改一改。说白了其实就是因为自己懒,所以在工作中总寻找省事的办法。”
带电作业经常要爬塔上高,绝缘挂梯离不开。常规的绝缘挂梯是3米一节,可安装组合。一直以来大家都这么用,可到许政超这个“懒人”手里却发现了问题:3米一节的梯子出入库很费劲,关键是许多车装不下,运送起来很麻烦。自打瞄上了这个挂梯,许政超又“端详”出不少问题:挂钩方向单一,有脱离坠落的危险;挂在导线上移动作业很不方便;最关键的是常规挂梯是按照母线构架高度距地面的理论高度来设计的,66千伏为6米,220千伏为9米,每节3米的长度,刚好能组合成6米、9米。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导线弧垂再加上作业载荷,实际作业高度都小于6米和9米,每次组合完梯子都长一截,无论从安全角度还是从实用角度来说,都不能很好地适应作业要求。
有了这么多充分的理由,许政超兴致勃勃地改装起来,单位越野车的后备箱长1.2米,新改良的挂梯就定在1.1米,一般的车辆就能运输了; 6米的作业高度有5节组合就正好;挂钩不稳当,加上两个方向相反的滑轮和闭锁装置,增设后备保护绳的专用挂点。获得国家电网公司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大赛三等奖的“便携式绝缘挂梯”就这样诞生了。
2010年,“政超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许政超与工作室成员根据送电线路架空地线经常出现断股的实际情况,研制了“架空地线断股限制器”,能将断股的架空地线可靠地固定,待停电检修时做补强处理,减少了不必要的停电时间。便携式绝缘挂梯、大接触面消弧滑车、架空地线提升器、伸缩式电位连接线等发明革新的大范围应用,大大提高了带电作业的工作效率。
几年来,“政超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进行技术革新19项,申请专利3项。各项技术革新成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增加了工作安全系数,保证了送电线路的安全运行,累计减少线路停电600多小时,为企业创造了8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在输电专业得到广泛应用。“政超劳模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职工创新工作室和国家电网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许政超带领的带电作业班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文章来源:《电工技术学报》 网址: http://www.dgjszzs.cn/qikandaodu/2021/0722/794.html
上一篇:仿真软件在高职电子电工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下一篇:陈店乡人大视察供电工作
电工技术学报投稿 | 电工技术学报编辑部| 电工技术学报版面费 | 电工技术学报论文发表 | 电工技术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电工技术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